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代謝派建築(Metabolism)在台灣(二) 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

菊竹清訓做為代謝派的主力戰將,其地位絕對是無庸置疑的,反倒是高他一輩的丹下健三,作品乍看之下沒有那麼"代謝",卻也有不少代謝派的代表作,由他研究室主導的東京灣計畫,當然是其中的代表作。但真正興建完成的,如山梨文化中心,相較丹下綿長的作品線,比例上算是少的。與菊竹清訓同年的台灣高而潘建築師,在中後期作品,也隱隱約約地透露出"代謝派"精神,像是台北市立美術館,高前輩說整個設計概念來自"堆疊的筷子"。

我對於這樣說法的解讀,有兩個思考方向:
其一,筷子總是一個具有傳統意象的常民物件,在大中國意識仍然瀰漫的80年代台灣,這種說法既不違背設計者原意,也不得罪當權者的文化意識,意涵也清晰可辨,相當巧妙。
其二,筷子若視為均質的幾何形體的複數形式,其實暗示了其組構方式可以無限延展,這種無限延展的概念,恐怕得自高建築師短暫任職於前川國男事務所的影響。具體的來說,應該是受到東京上野國立西洋美術館的影響。兩者在形式上乍看之下,並無直接關聯。然而,西洋美術館的主要建築師柯比意、前川國男等的設計概念,應該就是柯比意曾經發表的「無限美術館」具體實現。

回到北美館,型態如筷子般堆疊的管狀空間,交織出展室與公共空間的活潑關係,更在許多地方採取大面積玻璃方式設計,提供了未來增建的可能性。花博之故,簡學義建築師從原先的美術館空間,延伸出通往南向花博展區的管狀展區與出入口,成為台灣精品館。外觀上雖然是以類似表參道TOD's的樹狀鋼結構外包玻璃來呼應中山北路行道樹,與本館的混凝土構造上雖不同,在幾何上仍同屬管狀體。對此,高建築師對此增建方案亦表示贊同。從規模來看,增建的幅度未到分館的地步,比較像是新增的服務空間與新設出入口,同時亦未大幅更動本館的動線,從代謝的觀念來看,似是合乎「新陳代謝」這種可增殖變動的空間調整策略。但從無限延伸的美術館原始概念來看,新增的空間幅度有限,未來仍有大有可為。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憂國憂民憂肚皮,樂山樂水樂出草

記九二一大地震14周年:
「憂國憂民憂肚皮,樂山樂水樂出草。」

14年前的921,凌晨未睡的我,在台北家中遇到緊接著劇烈搖晃的大停電,只剩市內電話可通。問候了同事兼好朋友C,已經忘記如何到天亮的。電力復原後,看著初期有限的媒體訊息,電視播著台北東星大樓的搜救。一直到11月,身在都會區的我,所知仍然有限。就在原本的專案已經邁向結案之際,新工作突然發落下來,要去災區(重建區)協助社區營造的推動。簡單的說,是讓災區外的社造團體,進入災區認養並協助當地的重建組織,我們擔任媒合資源的平台。光寶文教基金會與統一好鄰居基金會成為本案最主要的贊助者,讓社造團體去幫助社造團體,繼而讓社區能在緊急應變之餘,能一步步地邁向重建之路。各類型的社區在災後浮現出來,這是在承平時期會面臨的以及不會面臨的各種狀況,一股腦地如土石流般衝擊而來,「所有堅固的都煙消雲散了」。贊助者提供的小額的運作經費,並非硬體重建的善款,也非直接給付給專業者的規劃設計費,僅僅就是能讓社區能夠啟動原本社會網絡的「天使的一分」。為了這個專案,我們得從台北的辦公室開拔出發到各社區駐地,訪視他們的狀況,更多其實是我們對他們的學習,並且從中穿針引線,讓資源、支援能夠互通有無,讓第一線的工作者能首尾呼應。這是我的九二一。


PS: 此篇文不切題,已有網友反映。解釋一下,此篇題目出自今年921的清晨,雖然詠物並非為大震,但總是聯想到多年前的那個凌晨,所以將就合在一篇記述。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守得煙散食肉香,守得雲開見月明!

守得煙散食肉香,守得雲開見月明!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
唯願切歌搶咪時,月光長照CoCo裡....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到2013為止的"経県値&経県マップ"

自從小六第一次跟團去日本,遊經沖繩、大阪、奈良、名古屋、東京近郊的箱根、迪士尼樂園。最難忘的除了迪士尼跟箱根遊船外,就是睡到翻來覆去的東名高速公路夜車,以及半夜休息站的儂特利。
後來再次去日本,已是大四的暑假。這回前半段是在東京跟著老師同學每天走到鐵腿,住在代代木公園內的「國立奧林匹克紀念青少年綜合中心」(by 坂倉事務所)。頭一天晚上,喝到甜美的Kirin一番搾,以為日本的啤酒比較好喝,後來才知道揮汗過後的啤酒特別好喝是真的。一周左右都住在這裡,除了第一天晚上是民營的YH(也是在代代木公園旁),第二天起就住著一人一間的雅房,公共浴室還有全新的泡澡區。多虧了阿甫學長奔走,申請了日本姊妹校麗澤大學的交流修學邀請函,使得我們這群以役男為主的大四生得以出國,同時還因此享受每日1000円的交流修學優惠價(含早餐)。每天上下車的小田急線參宮橋站、以及換車的新宿站,到現在想起還是很妙。用賀、世田谷、多摩、南大澤、東京塔、隅田川搭遊船、淺草、墨田區的朝日啤酒大樓、還超潛入位在八重洲通的楨文彥事務所,在天狗跟大人喝酒吃下酒小菜。去琦玉縣川越市,看展示手法新穎的有小江戶之稱的川越博物館、看市街保存、看上百年的酒造倉庫,還接受招待喝清酒,頭一次喝冰的清酒。去日本大學聽日本教授介紹校區附近的造街與修景,結束後還在露天的川上酒吧喝到走路歪七扭八。去了橫濱Landmark、山下公園、馬車道、走過山手的外國人區。結束了一周的東京行程,搭乘新幹線到京都,住在東山YH,附近的路面電車總站,以及潛藏在街邊大樓內的京都地鐵工地,每晚回到YH的豬排飯,晚上隱約經過的京都文化會館,隱約地聽到老師說這是日本前往科比意事務所工作過三位之一,在那個日本建築師只知道象集團(Atelier Zo)與楨文彥(Fumihiko Maki)的年代,多年之後這叫前川國男的建築師作品才開始對自己有意義。那是一趟看社區營造與古蹟保存的旅行,就連崛起中的安藤忠雄作品,雖然看了一些,但卻全無特別的感應。京都的名所清水寺、二年坂、三年坂、龍山寺、修學院、金閣寺、銀閣寺等之後,奈良的東大寺,然後就轉往滋賀縣,朝郡上八幡、古川、白川等地前往。搭了時間很長的火車,一路上感到海拔變化的轉涼,又轉乘了巴士,昏昏沉沉中,才來到我們當年認為的社造聖地。在那個台灣還沒啟動傳統公共空間美化案、還沒有全國文藝季的啟動、也還沒有社區規劃師的年代,我們想知道日本是如何在做「町並保存」的。當然,對於只知道畫圖、做模型的大四生而言,我還是只能看到視覺環境的面向,對於甚麼叫做「社區營造」的涵義,也是多年後的工作現場才漸漸了解的。





http://uub.jp/kkn/kkn.cgi

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夏至吐白

炎炎夏日,善男信女總是會遇到面子問題。以下是多年心得:

吐白一:「20出頭怕出油、30出頭怕出斑、40出頭怕缺水。」

吐白二:「昨天的宵夜、決定今天是否明媚。」

2013.6.21 夏至 RCTP送機兼拍機之 馬亞航9M-APO

今天(2013.6.21)的特殊機:
馬亞航(Air Asia)9M-APO 第四任馬來西亞總理: 馬哈地·穆罕默德 塗裝 (Dr. Mahathir Mohamad logo jet)


降落
馬亞航9M-APO 第四任馬來西亞總理: 馬哈地·穆罕默德 塗裝 (Dr. Mahathir Mohamad logo jet)








起飛














排隊等EVA先行

排隊等EVA先行


















右邊藍色的那架是來自比利時 Jetairfly 的 OO-TUC,聽說是送來EGAT維修


拉的好慢


PS: 畫面中各種「巴洛克式」的線條,是新手拍機的浮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