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台灣營造業百年史》書介、評論與其他(2/?)

編輯體例

本書採取了眾人合作的編寫方式,由遠流出版社出版。從版權頁得知,總策劃為互助營造林清波總裁,總顧問為副總裁廖萬應先生,並邀請中研院陳國棟研究員擔任總審定。撰寫者雖名為「互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實際上分為兩組作者,一組「寫作團隊」為于欣可、江瑞祥、林炳炎、林聖凱、張耕為、黃千桓、黃智偉、黃輝猛、曾瑞佳、葉如萍、葉昭甫、廖彥豪、劉倩華、蕭景文。另一組「互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則有李安琳、周敬揮、洪妙晶、張順忠。此外還有曾淑正,應為遠流叢書主編。

在通史類的寫作上,多位作者合著相當常見,但本書雖名列多位作者,查遍全書卻不清楚每位作者的分工。我們僅能從林炳炎先生處得知他與黃智偉分別負責收集戰後到美援結束前與日治時期的資料,卻不清楚資料由誰撰寫成書。而所謂的資料收集是否附帶初稿,亦未能得知。此為本書第一敗筆,有失策劃此書者的治史原初。所謂文責各負,最基本的動作即是將撰寫人分別具名以示負責,此為出版之本、也是治史之本。

其次,本書書末雖然附有參考資料的來源,但於文中未加以標註,難以辨認圖、文出處,使「台灣營造業百年史」雖是百年來之「始」,卻也自斷了後續研究者可承接的機會,雖「始」如「終」,頗有以一家之言,將營造業蓋棺定論之態,實不足取。此為第二敗筆。

第三,本書採正18K、368頁、雪銅紙彩色印刷、平裝,在遠流出版社中列名「本土與世界」系列叢書,查此系列未有強烈的叢書特徵,也未有嚴格的編輯風格,所以本書的編輯格式應帶有相當的自由度。然而,本書可能囿於發行經費或其他原因,在影像編排上,有違歷史出版之慣例:鑒於此書所選圖說,皆為重要史料,更有許多圖片可能首次出版(或出版多年後的首次再版),應儘量放大圖說細節始能清楚辨讀,以利後續研究。然本書之圖片卻未有章法,清晰能辨之原圖縮小排版,而模糊不清之圖卻放大處理,編排上也忽大忽小,難收史料出版之效。此外,圖片皆為意象式的鋪排,並未「以圖佐文」、或「以文解圖」,閱讀起來雖較為輕鬆,但喪失了「圖像證史」的機會。另外,圖片所附解說,來源多處不詳或錯誤,也欠缺年代標示。僅於獨照人像能辨,合照的部分欠缺重要人物指認。而搭配的列表,在編排上疏鬆不一,也難有一致的可讀性。

全書編輯上,較為可讚之處,為增添人名、專有名詞的圖文框編輯,有助於閱讀時對於相關人事背景與專門知識的即時解惑。另外,書末編有索引,方便查找。

林總裁於自序所期:「希望藉由本書付梓,能夠拋磚引玉,激起研究台灣營造業歷史的風潮」一席,光是此三大敗筆,恐就讓後繼者步履蹣跚卻步。(待續)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台灣營造業百年史》書介、評論與其他(1/?)

此書緣起

2012.8.19與林炳炎前輩相約在青島東路的台大校友會館,為的是《台灣營造業百年史》一書甫出刊,林前輩欲送我一本。(大感謝!!!)

得知林前輩參與此書撰寫已有2年餘,未再見面也差不多時間,期間本人增胖不少,以致於今年在洪師的課堂上,竟讓前輩認不出我來,實在慚愧。
近日,《台灣營造業百年史》一書發表,總策畫林清波董事長在老爺飯店舉辦了新書發表,由於未對外公開,小弟無緣參與。會後,林前輩知道我對此書的興趣,慷慨要送我一本,而我最近購得杜繼東博士著《1950-1965美國對臺灣地區援助研究》,引用有林前輩之《保衛大台灣的美援》,正好在這次"面交"跟林前輩交換。

林前輩對史料的掌握與注重,是其寫作的重要特色,杜文稱之為"史料堆砌",實在是有失研究同道之風範。況且,杜還大量引用林前輩著作而未詳加注疏,已近乎違背學術倫理之態。林前輩得杜文後,逐一批駁,可詳http://pylin.kaishao.idv.tw/?p=4274。杜文恐非孤例,近年中國的對台的歷史研究,除兩蔣研究外,往往受限於來台查檔田野之不足,為書立著後,竟成虛擲洛陽之作。乍讀之下,四平八穩;深究之後,才知其實為囿於現成觀點之作。對於中國知台之社經狀況,或許有益;若視之為學術,則原地踏步甚或有後退之虞。尤其中國以其人力之沛,應有無限的研究動能,可在中文語境的人文社科研究中,與台灣互通有無,可惜杜文一類,浪費了這個機會。希望日後此一情形能夠有所改善。

回到《台灣營造業百年史》的出版。從近代歷史上來看,建築、土木原本就系出同源,在逐漸分工的歷程中,走上了不同的價值取向,雖是社會發展之必然,卻也將之越來越置於不可觸的兩端,長此以往,將扼殺專業對話與合作的空間,若不改善,雙方俱敗。今日若能在專業發展史上溯其源,則相互了解才有可能,並進一步為社會大眾所理解,才是專業之福。所以,對於此書策劃的互助營造林清波董事長與寫作團隊表示敬意。身處建築學院/專業,看到相鄰的土木、營造相繼關切的本土專業的身世,衷心覺得可賀。

本書在歷史斷限上,上溯荷、鄭、清,實已超過"百年"。在欽佩之餘,卻又不免擔心,在有限的篇幅上要如何容納如此浩瀚的段落。以本人之見,自日治時代起述足矣,加入荷鄭清,或許僅有"政治正確"四字可解。(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