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2014.8.24 東大情報學環學術研究棟+廚菓子 by 隈研吾

    急行軍了一天,在舊岩崎邸庭園閉館後,我跟K君出現了晚餐前時段的空白。庭園位在上野不忍池附近,往東,可以去繞繞上野公園內的名建築,但基本上也是閉館狀態,只能看看外觀;往西,則進入東大本鄉校區,好像選擇較多,加上K君過去來到東京也是行色匆匆,許多建築尚未得見。於是往西,從鐵門入了東大。首先還是去到安藤忠雄經典的情報學環福武廳,我很訝異久居日本的K君竟是第一次看這棟房子。其次,鄰近楨文彥設計的法學棟,也是K君心頭好,雅致不俗的幾何比例,歷經十數年後仍在新屋環伺的校園中鶴立。
    隨後,我們就找起今年初隈研吾才發表的「情報學環學術研究棟」。校區內的地圖尚未標示此棟新建築,問了警衛,才知建築位於南側的春日門附近,與我原先在網路上看到的「廚菓子」是同一間房子。
    由Daiwa House捐贈的「情報學環學術研究棟」,坐落於懷德館庭園的一側,樓下一側做出面對庭園的半戶外穿堂,成為進駐的「廚菓子」的室外雅座。我跟K君只能在這個賣店周邊繞,研究棟室內沒有進去參觀的契機。繞到最後,入座品評休息一下,是一定要的。第一志願當然希望能進到室內,人同此心,所以為數不多的室內座早已客滿,只得將就室外雅座。我們選了面對庭園的沙發區,雅座雖雅,但沒有空調,也抵擋不了從庭園源源不絕蚊子的攻擊。
    我與K君看了看菜單,顯然在可能大吃大喝的晚餐前不宜對於上千円的和果子做過多幻想,於是不約而同點了冰咖啡,雖已是最實惠的選擇,還是硬比中午的拉麵還貴。
    唯二的沙發座,被我們佔了一組,隔壁的大叔顯然在等約會的伴,來得比我們早,卻茶點卻遲遲不上,又走進走出的在打電話,還託店員解釋這家店的位置。顯然對當地人也不是個容易描述的地方。
   我們的冰咖啡上場,用透明玻璃小瓶裝的咖啡,另附上一整杯的冰塊,讓你隨意加入,不致一下就沖淡咖啡味,細心款待感消彌了我們覺得太高的牌價。我們總是為了解渴、體驗空間兼拍照而來,又跟店方要了冰水,拉長了休息的時間,也閒聊起來,順便猜著隔壁的大叔的約會咖甚麼時候會出現。隨著天光黯淡,蚊子兇猛程度不減,手拿著蚊香前來替換的店員硬是被大叔纏著在問地址。蚊香來了,店員又奉上一些小點小糖小茶,桌桌有獎。小物雖然抵不上原本的高單價消費,但讓人覺得心情挺好,不是點完單上完餐就不理的高傲
服務,物有所值。
   講了這麼多吃食,房子還不講? 實在是放幾張照片就講完的事,尤其是我們只在外面繞,學術棟內的情況並不清楚,也就不細講了。隈研吾一貫的手法,透過細碎化的素材質感,重新組構「傳統/現代」的新印象。也因為素材的細碎化重組,遠看成一體、近看見秋毫。頗有西畫印象派的手法,特別像秀拉的點描法。呈現在三度的建築空間中,往往能顛覆傳統素材的厚重感與封閉感,反倒開創特殊的透明感與輕盈感。這種透明輕盈卻是以一種傳統味(如木、草、石)等面貌登場,與妹島和世的那種現代素材的輕盈相當不同。雖說手法如此,但隈研吾的作品並沒有維持一貫的細緻度,有時候懷疑細緻度的不一是因為「意念不同」還是「意志不同」? 是刻意的還是無心的? 我們留下許多問號。










《PEN》369期咖啡專輯的介紹(http://www.pen-online.jp/magazine/pen/pen-369-coffee/)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2014.8.24 舊岩崎邸庭園+國立近現代建築資料館



今天的大重點,要追上展期最後一天,位於舊岩崎邸庭園的國立近現代建築資料館的「平成26年度 前年度活動報告展」。成立第三年的國立近現代建築資料館,隸屬於日本文化廳,前兩年度各有一次年度展。2012開館首先登場的是「建築資料にみる東京オリンピック」(展覽簡介展出作品),展出丹下健三(1913-2005)的代代木國立競技場相關書圖,一方面以丹下這位天王揭開這個館的序幕,另一方面,做為申請2020東京奧運的系列暖身活動,同場展出Zaha Hadid的東京奧運主展館方案,特意繫起1964、2020兩次奧運與東京的聯想。
















    
開館記念特別企画展示「建築資料にみる東京オリンピック-1964年国立代々木競技場から2020年新国立競技場へ」
http://nama.bunka.go.jp/kikak/kikak/1305/

 




















    

    
    接下來的2013年度展,則打出柯比意嫡系,曾以1937年萬國博覽會日本館設計獲得大會金獎的留法才俊,坂倉準三(1901-1969)的三階段作品為主題,展題「人間のための建築 建築資料に見る坂倉準三」(展覽簡介展出作品)

人間のための建築 建築資料に見る坂倉準三
http://nama.bunka.go.jp/kikak/kikak/1311/
    今年的的展覽,雖然很平實的叫做年度回顧展,其實內容也是亮點處處。除了將去年坂倉展的精華再現外,同時新增了同樣是柯比意嫡系的吉阪隆正(1917-1980)作品圖說展,尤其今年正逢威尼斯雙年展,雙年展日本國家館正是由這位象集團的祖師爺吉阪所設計的,日本館的設計圖中,庭園鋪排的細節,更讓人聯想到宜蘭冬山河正是系出此門。雖然同樣是取經自柯比意,但吉阪1950年代前往法國時,柯比意的創作已經進入後期粗曠主義的試驗期,吉阪得到的養分、其作品展現的氣質,也就與1930年代的坂倉有顯著的不同。另外,今年度還收錄的大高正人(1923-2010)的作品。這位以人工台地設計而知名的建築師,其實是代謝派的健將之一。人工台地的設計觀念,也一直影響後來日本後來的各種都市公共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以不同高層來處理都市交通的人車動線分離,在當前的日本大型車站地區仍屢見不鮮。這種人工地盤設計,也一度影響了高而潘建築師的「台北市政府競圖方案」。



平成26年度 前年度活動報告展 建築アーカイブズをめざして
http://nama.bunka.go.jp/kikak/katsudo/1405/
吉阪隆正

大高正人

吉阪隆正

吉阪隆正

國立近現代建築資料館一隅

舊岩崎邸






      同處一地的舊岩崎邸庭園,是明治時代發跡的三菱財閥創辦人,岩崎彌太郎(1835-1885)的舊邸所在。原本佔地龐大的和式家宅,目前僅剩一隅。而當時作為招待外賓的洋樓,由東大造家學科創系主任康德所設計的,至今留存。一旁還有一處做為娛樂間的,採取北歐井幹式構造木造房。



舊岩崎邸之娛樂間

舊岩崎邸庭園


舊岩崎邸


舊岩崎邸步道
斜坡步道固定碎石的細部

庭園入口

2014.8.24 再訪上野武骨拉麵+下谷變電所

    與K君用半天的時間看了50年份的日本戰後住宅展,深感精神飽滿卻肚皮蕭條,已過中午時分,本想就近在北浦和就解決的,但短短的展場到車站的路上,看不到合八字食堂,輕食選擇居多,對還有大半天行程要走的我們來說,怕是在半路上又餓了,遂提議回到選擇多的上野再覓食。北浦和就暫時用Ginger Ale的氣泡騙騙肚子。
    回程感覺異常的快,京濱東北線在離峰時間也是相當迅速可靠。回到上野,出了不忍口,穿過阿美橫丁,憑著印象往五骨拉麵的方向走。路上經過同樣是武藏集團的拉麵店,卻是門可羅雀,畢竟已經下午兩點多。沒想到,左拐右彎來到武骨拉麵那個街角,排隊的人仍是滿出來。用極小店面營造出排隊的熱絡感,想必是店家早就想好的策略,但是過了吃飯時間的周末假日仍如此熱絡,顯然有其他吸引人的因素。我還是點了每次必點的「黑丸」,K君點了「赤丸」,K君吃了一口麵,吐出一句「可以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排隊」。這樣,我放心了,終究沒有虧待從北浦和用Ginger Ale氣泡騙的兩個肚子。再次造訪,與過去幾次印象中的味道稍微不同,可能是夏冬兩季的差別,也可能是店員改了豪邁出麵呼號的心理作用。
    食畢,一定要路過給K君看的上野Art Deco風格的下谷變電所,務必請K君回去請教其尊師。





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2014.8.24「戦後日本住宅伝説ー挑発する家・内省する家」 北浦和。埼玉県立近代美術館


戦後日本住宅伝説
今天行程的第一站,是位在北浦和站的埼玉県立近代美術館,為著這個由五十嵐太郎策展的「戦後日本住宅伝説ー挑発する家・内省する家」 企劃展而來。與昨晚專程搭乘夜巴從神戶北上的K君一起,從新橋前往北浦和。雖然這座美術館是名家黑川紀章所設計,座落的庭園也設置了各國大師的戶外雕塑,但是北浦和從來沒有被我列為參觀點,直到這次企劃展。
離車站不遠的北浦和公園,公園的核心就是埼玉県立近代美術館。到達時間稍早,我與K君在正面外繞了一下,看著這個後現代的名作,最後還是學著旁邊的歐巴桑,找塊靠近入口的陰涼處就坐了下來,等著十點開館。入口正面的格子狀假柱樑、波浪狀的玻璃帷幕、以及突如其來插往行政區的巨大棒狀量體,充分顯示了後現代手法中對於古典幾何的運用與嘲諷。部分手法,在黑川後期的新作「國立新美術館」中依稀可見,只是少了這個時代特有的嘲諷性語彙。
住居
丹下健三《住居》1953年 撮影:平山忠治
開館,進入展場,首先見到的作品,是丹下健三的自宅(1953),木造的兩層樓建築,一樓採取挑空的作法,讓人聯想到後來在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的手法,而王大閎在陽明山的日本大使住宅亦有類似風味。特別的是,二樓的空間,在垂直向的尺寸上,丹下對於和式室內空間與洋式家具的引入,有著明顯的掙扎與思索的痕跡。水平的欄杆與窗台,介於50-60公分之間,思考的是和式盤腿坐的視覺尺度。室內的洋式家具座面也不高於30公分,顯然想捕捉這種貼近塌塌米地面的低伸感。展版介紹,這棟房子的垂直向木料尺寸、約略小於水平向木料約1/6,顯然是造成視覺水平感的一重要手法。唯一尚無法了解的是,廊下扶手的斷面,切削成不對稱五角形的理由。
展覽作品豐富,實在無法一一討論,連帶展覽圖錄戦後日本住宅伝説─挑発する家・内省する家》都在現場銷售一空,負責的出版社新建築社官網也顯示無存貨,但所幸在都內的丸善書店買到。書內收錄了展覽的精華,目錄如下,乍看之下四平八穩並不討喜,但隨著展覽現場記憶將逐漸淡忘,圖錄恐怕還是能幫我隨時憶起看展當時的種種心得。
戦後日本住宅伝説─挑発する家・内省する家
ご挨拶
エッセイ|住宅の神話|建畠晢
エッセイ|建築家にとって住宅とは何だったのか|五十嵐太郎
凡例・扉
▼作品
住居/丹下健三
コアのあるH氏の住まい/増沢洵
私の家/清家清
新宿ホワイトハウス/磯崎新
スカイハウス/菊竹清訓
塔の家/東孝光
白の家/篠原一男
水無瀬の町家/坂本一成
虚白庵/白井晟一
松川ボックス/宮脇檀
反住器/毛綱毅曠
中銀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黒川紀章
原邸/原広司
幻庵/石山修武
中野本町の家/伊東豊雄
住吉の長屋/安藤忠雄

エッセイ|戦後日本住宅への一視点─白の意味|伊豆井秀一

▼資料再録
美しきもののみ機能的である|丹下健三
調和のある建築|増沢洵
私の家|清家清
小住宅設計ばんざい|八田利也[磯崎新、伊藤ていじ、川上秀光]
設計の論理|菊竹清訓
生きる姿の表現として|東孝光
住宅は芸術である 建築生産と対決する住宅設計|篠原一男
〈閉じた箱〉〈記号的表現〉そして〈即物性〉|坂本一成
住宅思言|白井晟一
裸の住宅設計論|宮脇檀
《反住器》仮説|毛綱モン太(毅曠)
Oh! サイボーグの掟|黒川紀章
住居に都市を埋蔵する|原広司
幻庵録 シリンダーは宇宙卵としての世界の充足を目差す|石山修武
白い環|伊東豊雄
都市ゲリラ住居|安藤忠雄

戦後日本住宅年表

展覧会模型製作者一覧
謝辞








格子狀柱樑映在曲面玻璃上的扭曲,是對古典幾何的變形與嘲諷


展間中出現的西洋中庭,是歐陸Courtyard建築型態的變形


這個從外看起來造作的假柱樑框架,從室內往外看,顯然有界定主入口與框景的實質作用


北浦和月台一景


北浦和

2014.8.23 夜宿銀座

    松山羽田的航程短到一種狀態,吃完飛機餐後來不及打瞌睡就到了。反倒是外國人入境的手續異常的遲緩,一個補辦文書的東方人卡住了一道的順暢,負責流量管制的歐吉桑也沒有及時調控,直到一名東方面孔的外國人用日語向阿伯抗議,大意是等了30分鐘云云。我剛好就排在那一道,向阿伯望了一望,他顯然沒有要微調的意思,排在我前面的兩位歐洲女生已經不耐跑去別道排。一會兒阿伯才叫我改排鄰道,同時還制止其他人中途亂換。He is the boss。
    原本想在機上想好羽田進東京的交通票券方案,晚出關的結果是JR窗口已收班,在機場一併處理JR Kanto Pass的預設失敗,只得拖著行李先跑一趟東京站。Tokyo Monorail提供了銜接山手線的單程優惠方案,以及一個10天內往返濱松町的來回方案。選了前者,直接前往東京站買Pass劃後天前往富岡、大宮的票。 雖然來到了東京的新名所東京車站,但身上拖著行李,無暇留戀,繞了一下丸之內北口、南口,本想在KITTE找間小店歇腳小酌,但周末時分,各店顯然不是我的時間,還是趕緊回到新橋check-in,再去逛逛便利商店然後洗洗睡才是正途。
    此次訂了Gracery Hotel Ginza,與華盛頓飯店同集團,位在銀座七丁目,相隔一個街區就是有名的銀座和光。從大街上,大約從Zara附近轉入即可見,一樓竟是Nikon的門市。可惜此次皆早出晚歸又中途換旅店,無暇參觀。飯店對面一大片工地正在施工,好在對於睡眠並無影響。飯店隔壁,竟是鼎鼎有名的Lion Beer的銀座本店(1934年建),曾被倉方俊甫列入東京的明治大正昭和建築導覽書《東京建築ガイドマップ》中,也是此次的遺珠之憾。外觀、內裝帶有濃厚的Art Deco風味,下次一定造訪。
   卸下行囊,走往最近的便利商店,買了消夜,便利商店隔鄰的Wine Bar,不起眼通往地下室的小小入口,展示著菜單,看到價位,才意識到「我在銀座」。便利商店的Hiball與甜點還是夜消良伴。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借伊東豐雄的台大社科圖書館向萊特(F.L.Wright,June 8, 1867 – April 9, 1959) 致敬

    6月8日的壽星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June 8, 1867 – April 9, 1959),在1936完成的Johnson wax公司的行政棟中,採用了蕈菇狀的柱版構造,透過矩陣式的排列,並在版的孔隙間運用天光,底下安排了現代化家具的辦公室空間,創造出一種新式的哥德教堂空間趣味,彷彿暗示了在新教倫理盛行的美利堅,努力工作是那個時代的新宗教。
    相隔近80年,伊東豐雄在台大校總區北側所新建的社科院圖書館,採用了形似萊特的蕈菇狀柱版語彙,同時也有類似的天光設計。然而,不同的是,伊東在平面上並沒有採用矩陣方格將柱列排排坐,反而從「衍生的秩序」出發,形成布局、尺寸皆相當有機的落柱。為了這個有機的落柱,家具配置也採用了從同一曲線的不同段落發展的弧形高低開架式書區,雖然館員的櫃檯配置在入口中間,卻沒有「敞視監獄」的效果,因為閱覽區被隱沒在弧形的高低書牆之後,視線看似穿透卻無監視之感暗示了大學校園雖有「科層」體制,卻無法限制徜徉其中的學子學究,雖承「秩序」卻動見「有機」。

    借此作向大師萊特致敬,生日快樂!


台大社科院圖書館 by 伊東豐雄 (Copyright Ming-Ta Hsieh)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和膳"─舌尖上的大和

釀酒是相當地方性的,風土(terroir)是也。"地酒配地食"正是這種地方性的體現。但把一種酒釀成全國都愛,可能就變成了"想像的共同體",好像不對,舌頭味蕾很直觀阿,怎麼可能全國皆愛?特別像日本這種各地口味各有傳統的國家。
所以,做為一種佐食"和膳"的啤酒,到底怎麼求取各地口感的公約數,顯然還是要異中求同。"纖細",如果是這種啤酒所強調的,恐怕就不是"普羅旺斯"的鄉野粗食或濃重口感所能搭配的。也就是說,這是一款在日本各地訴諸輕簡口感群體的啤酒,而非勞動人口的"維士比"。
甚麼又是"和膳",顯然跟"地菜"所強調的草根性又大不相同,感覺有點"天龍國"的傾向。
喝喝看吧,所謂的五種麥芽如何調和出"舌尖上的大和"。

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建築在電視」 東京日仏学院 x Smoking Gun

坐落於東京飯田橋、九段下的東京日仏学院(1951,1961增築),由日本第一代留法建築師坂倉準三設計。坂倉準三、前川國男、吉阪隆正三位留法的日本建築師,皆在柯比意工作室工作過,返日後總有些業務得益於留法經歷。坂倉準三為日本

《Smoking Gun》演的是民間科捜研調査員,就是民間版的CSI啦。前面的鏡頭總是帶到一棟房子的屋頂,代表這個民間事務所的所在,畫面又出現了形狀特殊的典型無樑板蘑菇柱頭。直到出現建築的立面以及外露的梯間量體,才讓我確定是坂倉的日仏學院。日文漢字「仏」,即「佛」,用來代表「法國」的漢字音譯。日仏學院就是日法學院的意思,基本上是個推廣法國文化、語言的官方駐外學習機構。

東京日仏學院,白素的建築牆面與樓板,無樑板下的蘑菇柱漆成深藍色,另外,某些室內位置,則漆成鮮豔的紅色。頗有柯比意的手法,透過強烈的色彩,突出規整空間的層次感與立體感。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