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空間劇本:空間、織品構造、人體(Space, Fabric, Body)

今天跟一個正在做畢業設計的女學生聊到她的題目。算是個說書人的茶餘飯後吧,但有點意思,姑且就記錄下來,當做日後的教學筆記。

她談到想做「空間、織品構造、人體」,她的原話當然不是這幾個字,我暫時用我理解的概念來命名這個題目。重點在中間那個字,我們俗稱「衣服」(clothes)或「時尚設計」(fashion design)的織品構造物(Fabric-tonics:應該沒這個字,暫表)。小妮子滿腦子想的是往時尚業走的生涯規劃,所以滿口忘記了滿腦的建築細胞,辭不達意。我理解的意思是,想做個透過織品構造來設計空間,人、織品皆為空間展演的載體(或者叫做演員好了)。

所以她題目所要處理的,並不是服裝設計或時尚設計,雖然會動用到這方面的知識與技術,卻與此完全不同。在這個概念中,人體也不應該僅僅是支撐「服裝雕塑」的底座,也不是個移動的雕塑,所有的重點,都應該放在「空間性」、「織品構造性」與「人體」三者的交互纏繞上。也就是說,這是一場不用紙板或水泥的建造活動,這是一齣有人體卻沒有人的劇場,這是一組充滿布料構成的體操。

順著這個方向想,那麼她的設計計畫書,應該會是一齣空間劇本。跟傳統的建築設計一樣,會有一份定性、定量的「建築計畫」。這個計畫書,又不會僅止於坊間實務界需要的那樣,還必須得投射出她對於畢業設計這件事的企圖或欲望,姑且叫做「設計議題」好了。她已經想了幾個字(先不破梗),我把這當做「空間氛圍」或者「無以名之的品質*」(雖然她已經「名之」了)。我的建議是,既然最後的呈現會是「空間展演」的型態,「劇本」(即計畫書)會是維繫這個展演的本質性文本,那麼,當務之急,應該趕緊生產這份文本,正如其同學在此刻所做的:擬訂題目、選定基地、設定議題、案例研究、研擬空間量與空間品質.......等等的畢業設計「計畫書」階段。

所以,從幾個詞語(words),到最終劇本中的幾幕(episodes),兩者之間所需賴以聯繫的,則是把碎片重新捏塑在一起的敘事能力,就是說故事。我建議用標籤雲(tags)的概念,讓原本的詞語(words)延展/延異,使得粗料(raw)般的詞語得以發酵、膨脹,藉以形成空間的故事。舉例來說,原本發想的「自戀」(narcissism)一詞,可以跟水仙(Narcissus)產生聯繫等等,一詞多義、多詞一義、反義、歧義,都是助長詞語厚度,增生敘事空間的可能方法。當然,要形成空間劇本,方法不只這一種。

另外,也旁及可能的操作法,織品構造物是她想運用的主要工法,但題目的意圖已經超越衣服本身,變成一場展演或舞台呈現,所以如何編排、成了設計操作的重點。原本建議可能會是3D模擬的軟體,如Poser或Rhino的組合,她也打算趕緊去詢問相關的老師。在寫此篇時,又想到,那會不會是類似電影分鏡表的一種東西。總之,都參考看看吧。

註*:「無以名之的品質」是Christopher Alexander所著《建築模式語言》(A Pattern Language,或譯《模式語彙之再現》)一書的提法。(http://liuho.anow.com.tw/showroom/view.php?C=642790)





沒有留言: